雨渐渐停了,天边挂起了绚烂的彩虹。杨毅一行人却还在不停地赶路,直到亥时三刻方才停下来,在一处傍山地安营扎寨准备休息,此时的杨毅正坐在自己的帐篷里思考着什么。而帐篷外,一位羽林卫将军坐在篝火旁边,不住地望向杨毅所在的帐篷,这位羽林卫将军名叫陈节,乃是大周皇帝杨宏多年的近卫。

当今皇帝杨宏自幼喜欢以武会友,结交了很多勇武过人之士,太祖起兵时杨宏方才十二岁便在身边组建了一支强大的近卫军号称“五百铁卫”陈节便是其中之一。

太祖皇帝起兵第六年占领关中,在长安称帝,太祖元德二年仅十八岁的杨宏被册封为齐王领征南将军,在之后的征战中杨宏常任用陈节为先锋。太祖元德五年,战事稍平,杨辛授杨宏开府之权,杨宏任陈节为校尉。太祖元德十六年,杨宏被册封为太子,陈节又在东宫六率任校尉。

太祖元德十五年,杨宏任征南大将军,领兵五十万攻打南梁,陈节率先攻入南梁国都金陵。太祖元德十九年杨宏即位后,又将他调任左羽林卫都尉。陈节虽然职位不显,但是深得杨宏信任。杨毅一点也不知道他下午所自言自语的话已经吸引了这位陈节将军的注意。

作为皇帝身边最亲近的侍卫之一,陈节从东宫跟随杨宏至西宫,对于从小到大几乎一直呆在东宫的杨毅,陈节可以说是看着杨毅长大的,虽然双方不曾有过直接的接触和交谈。

陈节对杨毅母子被废一事前因后果是非常清楚的,虽然他们母子被无情废黜,但是陈节还是觉得杨宏很疼爱杨毅这个嫡长子的,只是李氏为什么要密谋造反呢。想到这里,陈节微微一叹气。

汝南李氏乃是皇后李娢的母族,李氏从汉末开始便世代为官,虽然不算显赫,但在乱世之中却一直保住了家族地位,其大本营如南郡更是被经营得如铁桶一般。李娢的伯父李虎原是大陈国汝南郡守,赵氏篡国以后,李虎便高举义旗招募郡内民壮起兵讨伐赵氏。

周太祖杨辛起兵后不久归顺,杨辛在长安登基称帝后,李虎被封为东平候。李氏一家为大周的统一大业立下了大功,甚至有人说,杨氏的天下有一半是李氏打下来的。太祖元德四年,为了更加拉拢李氏一族,杨辛赐李娢与杨宏成婚,册封为齐王妃,太祖元德五年,李虎病亡被杨辛追封为魏王,李虎幼弟,李娢之父李显袭承东平候爵位,被任命为司隶校尉,不久后又迁尚书令,权柄显赫,已然成为李氏族长。

杨宏继位后,李娢被册封为皇后,李显却在杨宏登基大典当晚回家路上被刺杀而死,至今都不知是何人所为。李显无子,故李虎之子李荣袭爵东平候,李荣此人颇有将才,曾在杨宏南征时生擒南梁守军主将立过战功,但是此人却倚功嚣张跋扈,且气量狭隘,最后不但没有因功受封受赏,反而在朝野内外得罪了不少人。前不久正是此人密谋造反,致使全族被杀。李皇后和杨毅也是因为被李氏谋反案牵连才遭到罢黜的。

“敌袭!有敌人!戒备!戒备!”正当陈节出神时,大营外突然传来哨兵的预警,陈节看到一群匪徒正在进攻营门。与此同时,大量的箭矢射入大营,已有数名躲避不及的羽林卫将士不幸葬身箭下。

陈节见状猛的站起来,随手提起放在一旁的武器,大声下令道:“羽林卫听令,随我击杀这群土匪!”这位陈节可是曾无数次从战场死人堆里爬出来过,也指挥过大大小小许多战役了,可以说是既有威望又有经验,一声令下,不多时便有众多将士赶来,陈节赶忙将其编成了一个阵势冲杀了出去。但是谁也没注意到,有一小队黑衣人,趁着茫茫的夜色,偷偷地绕过了正在与匪徒交战的官兵,直接奔袭杨毅所在的营帐!

陈节有些疑惑,看着眼前这一伙着装各异,使用着各式各样杂牌武器的敌人,观察着他们杂乱无章的排兵布阵,无论怎么看都只是一伙打家劫舍的土匪,可是这样一伙土匪怎么胆敢袭击朝廷的正规军?更奇怪地是,陈节发现手中的刚从一名牺牲的羽林卫将士尸体上拔下来的箭矢似乎透露着什么秘密,这箭矢上的箭头所用精铁分明是官铁所打造!

官府对于官铁的管理极严,官铁打造工艺又极高,不可能是一伙匪徒能够掌握的,这一批箭矢至少有数百支,如此数量的箭矢出库是必须要向少府报备来源与去处的,那么究竟是如何落入这一伙匪徒之手的?这群土匪显然并不急于进攻,而是继续用箭矢阻碍着羽林卫的集结和反击。

“重盾兵奋力向前,长枪兵紧随,骑兵分两翼从后营绕击敌匪左右。”陈节眼神一凝,对着聚集起来的二百余羽林卫将士下令道。将士们依令而行,缓缓向敌人靠近,步兵手中的长枪在月光的照耀下闪烁着点点寒芒,显得愈发冷冽。

精铁箭矢非常锋利,能够轻易射穿普通士兵的甲胄,甚至是他们所携带的轻盾,但是对于重盾依然是无能为力。这一伙匪徒显然也发现了这一点,步兵在重盾兵的掩护下正在向他们步步逼近。“大哥,两边有骑兵包上来啦!”匪徒中不知何人大喊。随着匪徒人群中一声“撤退”的吼声,这数百名匪徒立即调转方向跑去。

“将军,是否要追击敌匪”一名羽林卫骑兵司马见状,向陈节请示道。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