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ep;“我要回家,你放我回家……”

&ep;&ep;崔道之脚步停住,下一刻,低头,怀中人已经消失不见。

&ep;&ep;他心头一紧,猝然回头去找,“秀秀!”

&ep;&ep;却看见她不知何时已经落尽江里,小小的身躯在湍急的江水里不停哭喊,叫他来救她,可是他却如被定住一般,整个身子一动不能动,只能眼睁睁看着她一点点沉入江底,最终消失不见。

&ep;&ep;他瞳孔猝然缩紧,心头冰凉一片。

&ep;&ep;“将军,戎狄已如您所料,夜间突袭!”

&ep;&ep;崔道之骇然转醒。

&ep;&ep;眼前哪里有秀秀的身影,只有一个传令官在地上跪着,通报军情。

&ep;&ep;细密的汗珠从崔道之鬓角缓缓流下。

&ep;&ep;他闭上眼睛,须臾之后,方才重新张开,眸色如同深邃的枯井。

&ep;&ep;“按计划,围捉。”

&ep;&ep;“是!”

&ep;&ep;第59章崔道之觉得自己有病。……

&ep;&ep;“柳姑娘,这里路滑,小心着点。”

&ep;&ep;山间湿气重,两座高山之间,飞架着一道长长的石桥,桥下流水潺潺,偶尔有水花溅上来。

&ep;&ep;冯嫂子背着一个背篓在前头走着,不时回头提醒秀秀小心。

&ep;&ep;秀秀一边应着,一边提起两侧的裙摆,露出里头的石青色的绣鞋往前走。

&ep;&ep;这里依山傍水,人烟稀少,一路走来,只有零星几户人家,秋雾未散,几缕阳光穿透层层薄雾照在水面上,波光粼粼,望过去,宛如一幅泼墨山水画。

&ep;&ep;因为身子刚好,秀秀穿得多,倒不觉得冷。

&ep;&ep;一只山雀在秀秀周围盘旋片刻,忽然落在她的肩头。

&ep;&ep;秀秀霎时有些不敢动,扭头望过去,与它大眼对小眼。

&ep;&ep;那小山雀眨动着圆圆的眼睛,面带好奇,似乎在同她打招呼。

&ep;&ep;秀秀抬手,小心地去戳它,它连忙往她头上一蹦,随即扑闪着翅膀飞走了。

&ep;&ep;冯嫂子回头瞧见这一幕,‘噗嗤’一声笑出声来。

&ep;&ep;秀秀回过神,有些不好意思,连忙提着裙子快步跟上。

&ep;&ep;“我们这边的鸟儿都不怕人的,柳姑娘,你往后在这里住时间长了就知道了。”

&ep;&ep;秀秀听罢,忍不住感慨道:“真好。”

&ep;&ep;这里没有数不清的规矩和礼节,只有秀水青山、花鸟虫鱼和心地善良的村民。

&ep;&ep;她真的......很喜欢。

&ep;&ep;左右路引是找不回来了,若是能在这里生活、终老,也没什么不好。

&ep;&ep;雾气渐渐散了,秋日的阳光照在身上,带来一丝暖意。

&ep;&ep;大约一炷香过后,秀秀跟着冯嫂子来到一个带着篱笆的院子外,院中种满各色花卉,花枝顺着篱笆钻出来,随风晃动。

&ep;&ep;“正青——?闻正青——!”

&ep;&ep;冯嫂子扯着嗓子喊,不一会儿便有一个衣着朴素、长相清俊的男人从里头出来。

&ep;&ep;他身材修长,袖子高高挽起,腰间挂着一把小斧头,头发并没有像寻常男人那样束起,而是半梳着,十分随意地散在身后,颇有种放荡不羁的意味。

&ep;&ep;秀秀甚少见到这样的人,不由得愣了愣。

&ep;&ep;难怪他住得这样偏远,若是在闹市里,定会有人到官府那里去告他仪容不整,有碍观瞻。

&ep;&ep;闻正青察觉到她的视线,一双眼睛望过去,目光在她脸上停留许久,等到冯嫂子开口,方才回过神来,对她扬唇一笑。

&ep;&ep;“还以为你不在家呢,怎么,知道柳姑娘要来,特地等着?”

&ep;&ep;冯嫂子知道他脾气好,忍不住打趣他。

&ep;&ep;闻正青也不与她辩驳,将挽起的袖子放下,倚在门框上笑道:

&ep;&ep;“可不是?您还不知道我,最是能掐会算的,早早便知道你们要来,备好茶水等着了。”

&ep;&ep;冯嫂子忍不住捂嘴笑,拉着秀秀道:

&ep;&ep;“他既这么说了,走,咱们也别客气,进去吃他的茶。”

&ep;&ep;闻正青侧过身,目光一直停留在秀秀脸上。

&ep;&ep;秀秀有些奇怪地抬眼,却发现他已经移开了视线。

&ep;&ep;闻正青只有一间屋子,虽瞧着十分简陋,却收拾得干干净净,跟秀秀从前一样,招待客人用的八仙桌摆在屋里正中央,对着门。

&ep;&ep;秀秀喝了一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