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可能后面不能经常来看你了。”片刻的欢愉过后,书童又有些神伤地说道,他一边要去采药,一边又要顾及百安堂中书生是不是会坐诊,如果再加上一个胡灵儿,他怕会分身乏术,一想到这,心里甚是不愉快。

“你放心吧,不用过来看我,我有时间的话就去百安堂看你。还有我娘的药你也不用配了,她现在身子已经好了很多,我陪着她多运动运动就够了。”胡灵儿说着头静静地贴在书童胸前,而书童也把胡灵儿抱得更紧。

“灵儿,我爱你。”书童感动得说不出话来,只好低头在胡灵儿头上吻了一下。

“童哥哥,我也爱你。”胡灵儿也爱怜地说道。作为穷人家的孩子,她自然能够理解书童的处境,他们不是富贵之家,吃穿不愁,作为凡人,每天都要为财米油盐奔走,生活中有很多的不得已,他们也只能苦中作乐。

“对了,童哥哥,你早点回去休息吧,不然你明天还要去采药,休息不好可不安。”胡灵儿赶忙从书童怀里坐起身来说道。

“可我只想这样抱着你一辈子。”书童撒娇地说道,牵着胡灵儿的手还不愿放下。

“乖,听话,来日方长。”胡灵儿不给书童撒娇的机会,赶忙站起来去拿书童的竹篓,书童虽然撒娇,但他也能分清形势,此时纠缠儿女情长,一旦生活不济,再多的情,也抵不过一时半刻的饥寒交迫。

“你肩膀还背得动吗?”胡灵儿提着竹篓,看着书童担忧地问道。

“没问题,小意思而已,再说你擦过药以后已经不疼了,你看。”书童还得意地耸了耸肩膀,可刚休息完的肩膀一耸起来,他才知道什么叫做撕心裂肺的痛,只不过为了不让胡灵儿担心,他硬是把那股就要汹涌而出的眼泪给憋了回去。

“我看你是煮熟的鸭子,嘴硬。”胡灵儿嗔怪地说道,所谓伤筋动骨一百天,哪有那么容易好,只是他们平凡人的生活没有太多的选择,太多的时候只能硬着头皮上。

“那不正好了,有了煮熟的鸭子,以后不会让你挨饿。”书童嬉皮笑脸地说道,边从胡灵儿手中背上竹篓。

“这只鸭子我可舍不得吃,我还是留着下蛋吧。”胡灵儿也打趣地笑着说道。

“那好,那我就多下几个蛋,到时候再孵出一对小鸭子,整天围着我们呱呱呱地叫个不停。”书童继续打趣地说道。

“好了,你赶紧回去吧,别耽搁休息的时间了。”胡灵儿捡起凳子上的碗筷,催促着书童赶紧回去。

“那我走了,你也早些休息。”书童一步三回头地说道。

“嗯,我会的,你快走吧。”胡灵儿把书童送到院子边,依依不舍地说道。虽然他们两人都不愿对方离开,可这就是生活,总要给美好加点苦头,或许这样,才能让生活中的美好看起来更加甜蜜。

书童蹑手蹑脚地回到书府,又蹑手蹑脚地把采来的草药扑在簸箕上,才又轻手轻脚地回到房间躺下,可没睡多久,在其他人起床之前,就又轻手轻脚地起床背上竹篓,朝城郊走去。等书大娘起床,看见院子里晒着的草药,才猜到书童去采草药去了,而书生自然也能看懂个中缘由,但是却没有多加谈论。

“童儿昨天采药去了?”书大娘看着书生问道。听到书大娘一问,白牡丹看了看院子中的簸箕,才发觉院子中和以往有了些不同。她没关注过百安堂中的情况,自然也不会留意到药草的变化,就算是书生,从重伤昏迷醒来后,也还没有清点过药柜中的情况,他这两天虽然生书童的气,故意冷落了一下他,但他毕竟相信书童的,所以把百安堂交给书童他能放心。但为什么要去采草药?难道是药不够用了吗?那也可以跟药材铺买啊,据他记忆药堂里的药不至于这么快用光。

“应该是吧。”书生不冷不热地答道,院子中的药除了书童还会有什么人采,但书童却也没有跟他提过,只是以他这两日的态度,书童哪能跟他说得上话。

“昨天我们看望刘大哥回来后,童儿问过我们下午要不要出去。”白牡丹突然说道,见书大娘着急书童,白牡丹于是赶忙说道,想要博一下书大娘的好感,哪知书大娘却没有半分笑脸。不过书生却明白其中道理,书童是在打听书生会不会坐诊药堂,所以他才能出去采药,不然要是书生离开,百安堂中无人,就没有人能够坐诊了。

“是药堂里的药不够用了吗?为什么不去买?”书大娘又看着书生问道,她似乎忘记了书生才伤愈不久,但他毕竟才是书家之主。

“这段时间胡大娘好像身体不舒服,所以童哥哥送去胡家的药特别多,也没有多少银两积余。”上官怜不失时机地插嘴道。

既然没有了药材,也没有了银两,那自然只能上山去采药,还有什么说的呢?胡大娘身体不好,书大娘也听说过,书童作为人家的准女婿,送点药也是人之常情,她倒是不会责备的。

“可是童儿一个人上山采药,我不放心。”书大娘放下手中的筷子,担忧地说道。

“姑姑,昨天童儿不都回来了吗,应该没什么事吧?”上官瑶安慰地说道。她本意是想安慰书大娘,又认为书童作为大夫,想必曾经也上山采过药,再加上他是杭州本地人料想不会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