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将花酒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做田。”

于振缓缓的吟完,一时之间街道上堆满了人,有些人并未听到部,有些人没有听的太懂,太细。

“于大人,你这诗好特别啊,就好像说到了我的心坎里一样,您能在说一遍吗?”

“于大人,您在说一遍好不好,我好想在听一遍。”

“刚才我听的太入神没有记住,大人您说一遍。”

街道上,近前的董大兴,饶是柜台里的李掌柜也跑了出来,这家伙还挺鸡贼的,居然拿来了纸笔。

这首桃花庵歌其实写的就是一种洒脱,富贵与贫贱的各有所失,形成鲜明强烈的对比,表现了平凡真实中带有真实内心的写照,

也带有愤世嫉俗之气,给人以绵延的审美享受和强烈的认同感。

尤其是此时围观的百姓,哪个不是受惯了权贵欺压的人,他们对这首词可以说极具强烈的认同感。

于振之所以用这首词,也是为了扎进这个世界平凡人的内心,尤其是对那些不得志的人更能起到共鸣的作用。

这个世界什么人最多,自然是这些劳苦大众了。

这样以诗的传唱,变相的等于推销了酒。

于是于振拿起笔,一手端着纸,边写边吟着。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做田。”

“好,好,太好了,好诗,好诗啊。”

“没有想到啊,我们的于大人居然还是诗人,能做出如此精彩绝伦的诗来,我服了,我对于大人的敬仰简直堪比日月星辰。”

“这首就像是针一样,在扎着我的心,富贵如何,你岂有我快乐。”

“就是,那些权贵们如今可没有我过得快乐,他们天天的都躲在家里想着,于大人什么时候登门呢,哈哈……”

街道上对于振的赞美声,称赞声,还有掌声混在一起,震耳欲聋的让远处的人不知发生了什么。

不过如今这赞美可不是客套话,而是百姓们由心而发。

大家发现于大人简直是聪敏绝顶啊,阳平县不是缺少粮食么,那么就以优惠政策让来往的客商用粮食来交易,这样就能少了运粮的风险,还少了人力,物力,一举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