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上,不可啊!”

众臣纷纷劝谏,未央国库空虚,并无余粮,根本无法支撑一场灭国的大战。若是未央主动挑起战事,到时候战场大败,战火将燃烧到未央境。年轻的未央,说不定还未成长起来就消失在历史当中。

未央并非没有与西洲一决高下之力,只是需要一些时间准备。李倾城还也年轻,他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完没有必要因为愤怒急于这一时。

“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李倾城正声说道:“我意已决,诸位莫要再劝。”

户部尚书赵大人说道:“君上,石头城的大军刚刚返回,许多人刚刚回乡。如今年关将至,想要召回,怕是需要不少时间。国库空虚,根本无法支撑这一场大战。”

“赵大人听令。”

赵大人愣了一下,还是拱手回道:“微臣在。”

“令人清点国库,准备两千人马三月粮草,五日后我亲自来取。”

“是,臣遵命。”

秦长生问道:“君上,这准备两千人马三月的粮草,又是何意呢?”

“因为我只带两千人出征。”李倾城笑道:“准确说来是三千人,但只用准备两千人的粮草就行。”

众人皆是不明所以,李倾城解释道:“我会从未央守军中挑选一千精兵,再加上玄策府一千猛将。除此之外,还有慕容一族的一千勇士。”

“这么点人,无疑是羊入虎口啊,君上,请慎重!”

李倾城便将自己的计划和盘托出:“西洲人不是喜欢在边境搞事情吗?他们会的,我也会。古之大帝曾言,寇可往,吾亦可往矣。战火只在我未央境内燃烧可不行,我也要让西洲人尝尝来自未央的报复。”

“君上,可这兵力也太少了。若是遇上敌军围剿,君上亲身涉险,此大不妥也。”

“谁说我兵力少了!”李倾城放声道:“诸位大概是忘了,九岭还有一万骑兵呢!此次出征,共一万三千骑兵,若是正面相遇,任谁来皆可一战。”

“可粮草补给方面?”

“不需要。”李倾城很坚定地说道:“古有冠军侯孤军深入,吾愿效仿。”

“可您是君上!”

李倾城大声反驳:“可我也是未央人,是一个男人,曾在诸位面前,曾在贺大人坟前立誓。若不能兑现誓言,我有何脸面站在这个位置,号令未央!此事已定,不必再作多言!”

李倾城又看了一眼周池瑶,对众人说道:“若我不幸战死西洲,愿诸君极力辅佐王上,建立一个强大和平的未央!”

众臣纷纷下跪,高声齐唱:“君上万年!未央万年!”

周池瑶的眼中闪着光,明明有话要说,却是一句也未讲。

五日后,周池瑶到北城外门送行。她亲手从地上捧起一抹黄土,放进了他的口袋。

他终是忍不住开口:“你怪我吗?”

“我的小男人啊,突然长大了还真不习惯呢!”她的眼睛晶莹,似有泪花。

“我走了!”

她挥手:“我等你回来!”

“不灭西洲,誓不回师!”

“不灭西洲,誓不回师!”

“不灭西洲,誓不回师!”

三千勇士骑着骏马,喊着口号,向北越行越远。许多亲人送行,目送他们离开。

周池瑶在城北站了许久,像一尊雕塑,一动也不动。

春暖心疼,轻道:“小姐,公子已经走远了。”

她点头,回道:“真想多看一眼啊,说不定回来的就是一抹黄土了呢!”

四女皆低头,沉默。这是远征打仗,不是个人勇武解决的事情。纵然强大如周池瑶,也只能在未央默默祝福。

“小姐,我和夏萤……”秋月开口。

“那可是大漠啊!”周池瑶道:“他是我的亲人,你们也是!”

夏萤的眼睛中闪着奇异的光,似有暖流涌过心头。在她认知的世界里,在这个世界上,是第二个给她这样感动的人。

李倾城带走的,除了三千骑兵,还有各族年轻子弟。各大家族虽然不愿意,但也无法阻拦,这不是李倾城的决定,而是他们的后辈子侄自发而往。

未央男儿,当血战黄沙,立不世之功,岂能靠父辈蒙荫苛活!

北境多豪杰,在这个注定英雄辈出的年代,他们又岂甘屈于人下。

李倾城一行人很快便到了天台城,各部的人马也在年关之前陆续到达。

所有人都到齐之后,他召集各部领队将领开会。

“所有人听令。”李倾城说道:“此战由我统一指挥,所有人皆不许提出异议。在出发之前,先给大家作一个简单的说明。”

“你们九岭部落,大部皆是两千人,小部一百,总共是一万二千人。大部的人,以千人为单位,统领你们自己定。小部的人统一编入我的中军,由我的人任统领。”

“所有人听着,每千人的统领任营长,百人为一哨,十人为一伍。以最小的伍为单位,一人犯错,伍受罚。一伍犯错,哨受罚。轻为鞭型,重则砍头。”

“以后开会,所有哨长以上的人皆要到场。营长开会,伍长必须到场。此次远征,前途未知,所有人皆要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