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ep;昙花村倚着谭华山,音似字不同。据传是当年一教书先生云游至此,替这村子取了“昙花村”的名字。

&ep;&ep;《妙法莲华经·方便品》中道:“佛告舍利佛,如是妙法,诸佛如来,时乃说之,如优昙钵花,时一现耳。”

&ep;&ep;此时的昙花便是指优昙钵花,此句便是“昙花一现”的由来。

&ep;&ep;清晨,昙花村家家户户已飘起袅袅炊烟,雨后的湿润气息伴着饭香在空气中漂浮着。

&ep;&ep;村长家在村庄中间,李氏在家中做饭,李老四带着晏良和庞昱去找了村长。

&ep;&ep;村长鹤发鸡皮,正值古稀之年,听了李老四对晏良的一番介绍,显露些许激动之色,道:“若是晏大师能除了恶鬼,老朽必定重金酬谢。”

&ep;&ep;李老四先前已对晏良介绍过,第一个失踪的人正是村长的老来子,是个屠夫。也难怪村长会这么激动。

&ep;&ep;晏良笑道:“在下必当竭尽全力。”

&ep;&ep;不管是村长还是别的村民,说法如出一辙,都坚信是多年前枉死的女子回来复仇。

&ep;&ep;晏良听他们七嘴八舌地说着,有对那女子的不满咒骂和对未知的恐惧,唯独没有“为何那女子要向他们复仇”的疑问,便问道:“当初那女子的尸骨被发现后,你们可有报官?”

&ep;&ep;先前还相对嘈杂的人群一瞬间静了下来。

&ep;&ep;“报官了,但是官府不愿来,说是太远了。”有人在人群中小声地说了一句。

&ep;&ep;“正是!”

&ep;&ep;“官府不愿派人来,我们便做主把那女人埋起来了,大师可要去看看她的坟墓?”

&ep;&ep;村民纷纷应和,可分明是他们先挑起来有关那女子坟墓的话题,却没有一个愿意去那坟墓跟前,最后还是一个年轻人带着晏良去了那女子的墓地。

&ep;&ep;这村里人死去后都埋在一个地方,唯独这女子的墓地在山脚边缘,杂草丛生,坟包上的一块木板已经破烂不堪。

&ep;&ep;晏良挑了挑眉。

&ep;&ep;庞昱也觉得这有点过分——那女子莫名其妙横死山中,却连死后也不得好过。

&ep;&ep;晏良向年轻人问了那女子的丈夫和女儿如今在何处,年轻人愣了愣,迟疑道:“三叔他后来在河边打鱼的时候……淹死了。”

&ep;&ep;晏良:“……淹死了?”

&ep;&ep;年轻人挠了挠头:“三婶被发现后他一直神思不属……我爹劝他不要去打鱼了,但他估计是想忘了三婶的事……没听劝。”

&ep;&ep;听起来倒像个用情至深的人物。

&ep;&ep;年轻人他爹是那渔夫的二哥,年轻人和渔夫一家也算熟识,如今回忆起来也说得有条有理。

&ep;&ep;“小柿子她在三叔死了后我爹把她抱过来养了,可是她又哭又闹,后来……跑丢了。”

&ep;&ep;小柿子便是渔夫的女儿。

&ep;&ep;年轻人说起来也觉得奇怪:“我们找了很长时间一直没找到,村里人说是跑进山被狼叼去吃了……”

&ep;&ep;这一大家子也太惨了。

&ep;&ep;晏良叹息。

&ep;&ep;“啊,大师你要是去山里的话还是小心一些,两天前有个路过的侠客进了山也没出来。”年轻人道:“他不信恶鬼索命,便去了山里,但是没出来。”

&ep;&ep;这个没人跟他说过啊……晏良愣了愣。

&ep;&ep;“村长他们估计是怕你知道了不想进去,所以没跟你们说。”年轻人又挠了挠后脑勺,眼神飘忽:“大家都很害怕……”

&ep;&ep;庞昱有些忿忿不平——尽管村民一开始便说了山中有人失踪,却并未提到那名失踪的侠客,这不明摆着想让人进去么?

&ep;&ep;晏良一身灰袍,纵然腿脚不便,但气度不凡,那些村民对晏良没有由来的信任,也有死马当成活马医的心态。当晏良和庞昱在李老四家吃过早饭后表示他们立马会进山查探时,村民们一个个道谢,几乎要把晏良吹到天上,庞昱差点以为他旁边这个人真的是神仙下凡了。

&ep;&ep;他们将晏良和庞昱送到山脚,离山道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距离后便止步不前。

&ep;&ep;谭华山隐在重重迷雾之中,风中传来十分微弱的气味,似花香,又伴着泥土的气息。

&ep;&ep;晏良告别了昙花村村民,和庞昱钻进了谭华山。

&ep;&ep;山路崎岖,都是人为走出的小路。之前下过雨,地面湿润润的,为了防止摔倒,晏良把算命幡丢给庞昱,从地上捡起了一根树棍,沾了一手朝露。

&ep;&ep;庞昱抱着算命幡小心翼翼地跟在他身后,看晏良一瘸一拐,稍有不慎便会滑倒的样子万分不解,不明白晏良答应下来的原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