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ep;此时沈瑶已经擀好了圆圆的面饼,薛盈在圆饼的半边铺上足量的馅料,对折后包成半圆形的小饺,开始下油锅慢煎。

&ep;&ep;饼皮很快变成了金黄色,香味扑鼻而来,胜肉夹便可以出锅品尝了。

&ep;&ep;这时邻家炊饼店的小哥儿也来了,笑问道:“薛娘子,你家今日还有做瓠羹的剩下的骨头吗?”

&ep;&ep;这位小哥儿明唤张青,今年十三四岁,正是长身体的时候,食量很大,薛盈经常把做瓠羹剩下的下脚料送给他,此时笑道:“有一根羊腿骨上面还有一点肉,你拿去吧。”

&ep;&ep;张青忙道谢,递给薛盈几张炊饼:“刚出笼的椒盐味炊饼,薛娘子尝尝吧。”又问吸吸鼻子问:“薛娘子又做了什么好吃的,这么香?”

&ep;&ep;薛盈调笑道:“我就说你是猫儿食,闻见了香就好,隔锅饭就香。我们做了胜肉夹,不过可不够你吃的。”

&ep;&ep;沈瑶却一言不发拿了三个小碟子来,又塞给张青一双筷子。

&ep;&ep;那夹子包得很小巧,张青迫不及待夹了一个整个放入口中,只觉得满嘴都是甘香丰腴的味道,好奇问道:“这里面放了什么肉?”

&ep;&ep;薛盈笑道:“没有肉,是素馅的。”

&ep;&ep;张青诧异道:“不可能吧,没有肉能做出这个味道?薛娘子再给我一个夹子,我仔细尝尝。”

&ep;&ep;薛盈依言果然又给了他一个,张青这回吃得很仔细,犹豫片刻道:“是有笋和蘑菇的清香,其他的我就吃不出来了。”

&ep;&ep;沈瑶也好奇地夹了一个胜肉夹一口咬下,淡淡的面香里融入了笋菇的清香,不小心咬碎的松子和核桃肉又带来了油脂的甘香,忍不住赞道:“这简直比肉夹子还好吃,怪不得叫做胜肉夹。”

&ep;&ep;不出一盏茶时间,一盘胜肉夹便被一扫而空。张青满足地叹息一声:“跟薛娘子做街坊真好,总是有新鲜吃食品尝。依我看来,薛娘子的手艺不比京城正店的那些厨子差,只开瓠羹店真是屈才了。”

&ep;&ep;张青这一番话勾起了薛盈满腹心思。她也想过把店面扩张做大,但汴京城人口密集,房价奇高,御街附近一间仅能容纳十余人的店铺要价一万贯,对于普通百姓来说简直是天文数字。这家瓠羹店是薛盈的祖产,以她现在的状况,实在无力置办别的产业了。想到这里,顿时觉得口中的夹子也不香了。

&ep;&ep;作者有话要说:  夹子又叫夹儿,是宋朝一种常见的食品。(话说作为晋江鸽子精我经常想歪)《梦梁录》里提到临安小吃,光夹子就有几十种,什么蛾眉夹儿、笋肉夹儿、江鱼夹儿、肝脏夹儿。它其实有点像现在的藕盒和茄盒,用面、笋、藕等做皮,鱼、肉或素食做馅,上锅蒸熟或油炸即可。话说欧阳修很喜欢吃夹子。

&ep;&ep;第4章

&ep;&ep;三月一日,城西顺天门外的金明池正式开放,都人都结伴去郊外踏春。这一带皆是园圃,百里之内并无闲地。次第春容遍野,万花争出,粉墙细柳,芳草如荫,人们都忙着享受这短暂的春光,纷纷折翠簪红,寻芳选胜,一展金樽。

&ep;&ep;薛盈与沈瑶亦相约出城游赏,二人随着人流走上金明池中央的会仙桥,瞧了皇帝赐宴群臣的临水殿,去北岸看了停放赛船龙舟的奥屋,又去东岸临时搭盖的彩棚中观赏了水戏,挤的浑身是汗,便信步去金明池西岸躲清静。

&ep;&ep;与东岸、南岸的热闹喧嚣不同,这里游人稀少,也没有什么殿宇,只见垂杨蘸水,烟草铺堤。有零星的游人在这里垂钓。

&ep;&ep;薛盈被勾起了兴趣,走上前问道:“阁下的钓竿是自带的吗?”

&ep;&ep;那人笑笑道:“娘子有所不知,金明池不许人随意垂钓,你们必须去池苑所买牌子才可以捕鱼,那里也有钓竿可以出租。”

&ep;&ep;二人依言去池苑所买了牌子,又租了钓竿,许是今天运气好,只用了一盏茶的时间,便钓上了一条尺把长的鲤鱼。

&ep;&ep;很快就有人上前招呼道:“刚钓上的活鲤鱼最宜做脍,小店就在不远处,二位娘子愿不愿意将鲤鱼交给厨下料理?只需出点工钱就好。”

&ep;&ep;薛盈笑道:“临水斩脍,以荐芳樽,也是一时佳味。我们走吧。”

&ep;&ep;二人高价买下鲤鱼随他来到店内,厨下倒也利索,不出一刻时间,便将鱼脍做好送来。薛盈随意尝了一口,皱眉道:“这鱼肉略有腥味,想是血水没有吸净,肉片也切得太厚了些。”

&ep;&ep;店家只得上前陪笑道:“娘子见谅,血已经放干净了,想是鲤鱼本就有些土腥味吧。”

&ep;&ep;薛盈淡淡一笑道:“店家,如果我们亲自斩脍,众人尝了没有腥味,你待怎么说?”

&ep;&ep;店家看她二人只是年轻的小娘子,想来即使平日在家烹饪,厨艺亦不会太高明,便笑笑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