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ep;丁亥日,路恭行家的大门上贴出了一方白纸,这表示家有丧事。

&ep;&ep;路恭行的老婆死了。

&ep;&ep;因为是被李吴山排挤出来的官员,成了一个修书匠之后,路恭行虽然顶着学士的头衔,还有天子师的身份,日子过的非常恓惶。

&ep;&ep;朝廷的俸禄一直都是以“打白条”的方式拖欠着,路恭行又不屑于舞弊贪墨捞银子,所以发妻的葬礼显得非常寒酸。

&ep;&ep;临时搭了一个灵棚,一口柳木棺材,又雇了个吹打班子,仅此而已。

&ep;&ep;路恭行没有子嗣,只有一个临时过继来的族侄扶灵主丧,灵堂之下还跪着几个近支的族中晚辈,显得异常冷清。

&ep;&ep;“宾至——”

&ep;&ep;在司礼人的高声呼喝声中,李吴山来了。

&ep;&ep;“礼祭——”

&ep;&ep;“还礼——”

&ep;&ep;规规矩矩的行了祭礼之后,李吴山奉上了一百两封银。

&ep;&ep;路恭行为人正直,绝不肯借着办丧事的机会收取礼金,就算是有几个寥寥可数的“修书同僚”送来礼钱也全都婉言谢绝了,但却老实不客气的收下了李吴山的封银。

&ep;&ep;“路兄节哀。”李吴山说道:“嫂夫人了断尘缘驾鹤西去,也算是解脱了!”

&ep;&ep;路恭行之妻害的是疾痨,这种病痛苦万分,简直生不如死,且又无药可医,在当时算是绝症,如今撒手尘寰也算是一种解脱吧。

&ep;&ep;毕竟几十年的夫妻情分,结发之妻的逝去对路恭行打击很大,眉宇之间颇多凄苦之态,却强做平静的说道:“人生一世草生一秋,生老病死本是寻常,只是这人情冷暖……哎,不说也罢。”

&ep;&ep;路恭行是大旗军的首任监军,在大旗军中是仅次于李吴山的二把手,又不畏艰险追随太子一路南来,并且在南京保卫战当中有着非常不错的表现,也算是位高权重了。当时多少趋炎附势之徒阿谀奉承之辈围绕左右,自打被李吴山使用种种手段排挤出权利核心之后,成了一个有职无权的修书匠,顿时门庭冷落车马稀,家里办丧事也不见昔日的同僚前来吊唁,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可见一斑!

&ep;&ep;但是,利用种种手段把他从大旗军中排挤出来的李吴山反而来了。

&ep;&ep;看着路恭行凄苦的样子,李吴山动了恻隐之心,不过很快就又硬起心肠:路恭行是个合格的监军,而且本人的操守素来纯良,单纯以德行而论绝对可以算是正人君子。但是,他的愚忠思想是最要不得的东西,必须把他排挤出去。

&ep;&ep;于公而言,二人立场相对。若是于私,就算不是好友至少也是相互欣赏。

&ep;&ep;“我想给嫂夫人讨个封诰……”路恭行妻子的葬礼实在有些寒酸,所以李吴山想帮路恭行的亡妻讨个封诰。

&ep;&ep;毕竟封诰是给死人的荣誉,不过是为了彰显哀荣的体面罢了。一般情况下,朝廷都不会拒绝这样的请求,而且会封的很高。按照路恭行的资历,给他的亡妻封一个三品诰命夫人应该没什么问题。只要李吴山提出来,估计也不会有人反对。

&ep;&ep;路恭行却摇了摇头:“李侍讲的好意我心领就是,拙荆素来淳朴不大在意那些个虚名,封诰一事还是免了吧……还有一事需劳烦李侍讲……”

&ep;&ep;“路兄请讲。”

&ep;&ep;“两日之后的内廷小宴,李侍讲需是要出席的吧?”

&ep;&ep;早在几日之前,复隆皇帝就下了一道旨意,说是要举办一场小宴。这是一场非正式的廷宴,受邀者全都是当年追随太子一路南来的东宫旧臣。但路恭行却不在受邀之列!

&ep;&ep;“是,我会出席。”

&ep;&ep;“能否烦劳李侍讲帮我递一份奏事疏文?”

&ep;&ep;“举手之劳而已,愿为路兄代转。”

&ep;&ep;“李侍讲随我来。”

&ep;&ep;引着李吴山来到书房,擎笔在手稍一沉吟,就写好了一份《请筹北伐诸事疏》。

&ep;&ep;路恭行本就是讲经解史的学官出身,文字上的功夫胜过李吴山百倍都不止,这篇《请筹北伐诸事疏》更是引经据典条理分明,深入浅出的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朝廷绝不能偏安江岸,一定要尽快筹备北伐事宜。

&ep;&ep;在这份奏疏当中,路恭行一针见血的指出了当前局势的关键之处:伪清在北方的统治基础日渐稳固,长此以往必然会形成南宋和金国隔江对峙的局面,大明朝也一定会逐渐沦落成为偏安江南的“小朝廷”,收复故土光复北都的梦想只会越来越遥远,朝廷必须尽快北伐,以收拾民心。

&ep;&ep;和那些只会唱高调的文官不同,路恭行不仅指出了北伐的紧迫性,还做出了详细的安排:速速整合残破的三大营,想方设法的拉拢扬州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