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ep;西京见过这孩子的无不感叹到底是有个胡姬的妈,那脸一出来就是让人忘不了的。不过却是恰恰有个身份低微的妈,这陈小郎君以后大概也就是个无所作为的庶长子了。

&ep;&ep;这说了大半夜长兴侯府的八卦,沈二老爷终于觉得口渴了。八卦就是八卦,真真又假假,假假又真真,往往添杂着外人的好奇和猜测,就成了众人口中说的这个样子,具体什么样子就连长兴侯府的一般下人都不见得了解多少,外人又怎么会知道得清清楚楚呢?

&ep;&ep;沈二太太想到那落水的孩子,对自家夫君感慨,“以前觉得咱们珍姐是顶顶精致的小人,一看就是个美人胚子,没想到那陈少爷更甚,不过九岁就已经长成那样,以后说不定是咱们西京第一美人了。”

&ep;&ep;沈二爷笑骂,“你个淘气的,就知道惦记美人。他以后是个男人,能跟咱们珍姐比,你倒是会比。”

&ep;&ep;“老爷真是没见,那眉眼真是个不一样的美,连我看了都觉得这孩子长了这样一副脸孔,还好是长兴侯府的人,如果是在穷苦人家那便是祸了,只怕是要以一副好颜色侍人了”

&ep;&ep;“那照你说这孩子落水,船上竟无人管,这太不对了。”

&ep;&ep;“这孩子一看就是被欺负的,毕竟是庶子,小小年纪看着倒是个能忍的,一声不吭,连眼泪都没流,后来还跟大郎解释说是他自己不小心落水,看着跟二郎三郎一般的年纪,那心里的弯弯怕是不知要比这俩傻小子多了多少呢。”

&ep;&ep;沈二老爷听到这里,倒觉得有趣,“这样子看,此子以后未必不能有自己的一番作为,单凭能忍便不是人人都能做到,何况是这个年纪。二郎三郎读书的事待大郎读书的事情先定了再说,这一年夫人你辛苦了,我心里都记着呢。我初来此地好好办事,京中又有兄长照应着,以后这官职说不定还能动一动。”

&ep;&ep;沈二夫人头倚丈夫的肩头,内心一片甜蜜,觉得这一年夫妻离别的思念,和在家里操持后宅的辛苦都是值得的,有个这样的夫君还能求什么呢?只盼能再为他多生几个孩儿,管好这后宅,让他后顾无忧才是。

&ep;&ep;这夫妻二人在房内有说不完的话,只恨不能把一年没见的时间补回来,不愧是郎情蜜意,琴瑟和鸣。苏姨娘则在珍姐的房中,为小娘子规整衣物,还不时询问这一年来在西京的大小事宜。珍姐看着苏姨娘那一提起嫡母就一脸孺慕感激的样子,觉得自家这样妻妾和睦的真真是少见。虽然遇到穿越这么不靠谱的事情,自己什么也不会,但是幸运的是,她所生长的这户人家既温馨又简单,于是暗自下定决心要好好地培养自己成为淑女,以后给自己寻个靠谱的夫家。哎呦!这么小的年纪就想到夫君的事情,实在是太不害羞了。

&ep;&ep;苏姨娘看着珍姐圆圆的杏眼眨巴眨巴的,红彤彤的脸颊犹如苹果一般,更觉得夫人将其照顾得十分妥帖,内心的感激又上升了一层,哄着女儿入睡后,自己回房又给夫人锈起了手帕。

&ep;&ep;作者有话要说:  长兴侯府的八卦就先到这里,至于陈小郎君的待遇是不是这么惨,以后就会见分晓啦!

&ep;&ep;希望各位看得高兴。

&ep;&ep;☆、沈大郎长丰书院考试,巧遇陈益和

&ep;&ep;再说沈府将一切安顿妥当,最要紧的事便是沈大郎即将去长丰书院考试了。

&ep;&ep;长丰书院虽然历史不长,却已经是大周几所有名书院之一,不过不是空有其名,而是有其独特之处的。说起长丰书院便不得不说长丰书院的创建人魏长丰,魏公。魏公年纪轻轻便名动天下,成为了大周以来最年轻的进士登科,后一路做文官,成为高宗少年时期的太傅,并在自己不惑之年激流勇退告老还乡,人也没闲着,在扬州近郊开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长丰书院。魏公开书院,不论南北,慕名而来的人自然不少。

&ep;&ep;但是长丰书院有他的傲气在,并不是谁家儿郎交个束脩就能进的,要入长丰书院需得先寄去一篇自己写的文章,后经过长丰书院审评书法,选出一部分学子亲自来长丰书院。老师们再出题,学生这次写的就是判文了,不仅如此,学生们还要跟老师辩论为何要如此判,最后长丰书院再来敲定谁来入学,可谓是层层筛选毫不含糊,入学的学生大多十来岁,学满四年为期。而长丰书院教授学生四书五经同时,还教授君子六艺,当然就包括了骑射等重要的武艺部分,所以现在朝中一些年轻的文官武官皆有从长丰书院出来的学生,因此长丰书院也被看好,也许再过几十年就跟其他几所历史久远的书院形成抗衡之势。

&ep;&ep;珍姐一边听沈大郎眉飞色舞地说着长丰书院的辉煌,一边暗自腹诽,莫非这名动天下的魏公跟自己是一个地方来的,这第二次考试不就是面试吗?这还让学生们上体育课,积极锻炼身体,可谓是全面素质发展啊,其实是珍姐想多了。

&ep;&ep;魏长丰此人甚是谨慎,觉得书院不在规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