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ep;下午上班后,李副处长来找陈峰,说是一起去《江口晚报》,联系合作开展征文活动的事宜。陈峰带上了征文的要求和昨天写好的散文。

&ep;&ep;《江口晚报》属于江口日报社集团,集团下属有江口市级机关报《江口日报》,休闲类报纸《江口晚报》、《江口晨报》、《侨乡金报》、《都市迅报》等。

&ep;&ep;其中《江口晚报》贴进生活、内容丰富,在智能手机还没有完全普及的年代,最受江口市普通老百姓的欢迎,发行量最大。

&ep;&ep;市教育局宣传处本身要关注报纸上关于教育方面的投诉、咨询与宣传引导,平时经常会与报社有联系有接触。李副处长带着陈峰熟门熟路地找到了《江口晚报》的副总编辑胡平。

&ep;&ep;胡平是个四十多岁的男人,戴着一副黑框眼镜,穿的也严严实实,有一种老旧知识分子的形象。虽然穿着打扮象老学究,但很热情地与二人打招呼,让座上茶,没有任何的架子。

&ep;&ep;听李副处长说明来意,胡平一边叫人去请负责晚报副刊的编辑,一边就对陈峰拿来的征文方案,仔细看起来。

&ep;&ep;负责晚报副刊的编辑很快就过来,是一个看上去三十岁不到的女人,面容精致,打扮新潮。与副总编辑胡平好象是二个时代的人。互相介绍后,陈峰知道这个编辑叫蒋燕。

&ep;&ep;胡平待大家重新坐下来,就对蒋燕说:“市教育局有一个与《江口晚报》合作征文的活动,方案我已经看过,觉得还可以。你也看看,有意见与建议可以提出来。”

&ep;&ep;蒋燕接过征文方案,也认真看了起来。

&ep;&ep;陈峰觉得有些奇怪,副总编辑都没有什么意见,你一个责任编辑还真的会有意见?看来报社里真是怪人怪事多。

&ep;&ep;过了大约五分钟,蒋燕看完了方案,笑着说:“我也没有什么意见,这是一个很好的活动。对正面宣传师德师风有着重要意义。不过,我想是否在方案公布的时候,附上一二篇样稿?”

&ep;&ep;胡副总编辑、李副处长都同意附上样稿。胡副总编辑说:“既然是二家单位合作开展的活动,样稿就我们写一篇,你们也写一篇吧。”

&ep;&ep;陈峰一听,先轻轻对李副处长说:“李处长,我也考虑到了这个问题,我已经带来了样稿。”

&ep;&ep;李副处长有些惊讶,这小子出手怎么这么快?当然她还是很高兴,毕竟这也是在给她挣面子。

&ep;&ep;于是李副处长就笑着说道:“胡编辑、蒋编辑,我们已经准备了样稿。小陈,给二位编辑看看样稿,顺便提提意见与建议。”

&ep;&ep;陈峰只带来了一份手写稿,一时犹豫着先给谁看。

&ep;&ep;胡平看到了陈峰的犹豫,手一挥:“蒋编辑具体负责此事,样稿就给她看吧。以后征文的审稿工作也都以她为主。”

&ep;&ep;蒋燕看了看陈峰递过来的文章,笔名是“心平和”。有些惊讶地问:“这是谁写的文章?”

&ep;&ep;陈峰和李副处长都有些发愣,一时不明白蒋燕为何如此发问?

&ep;&ep;稍停了一下,陈峰硬着头皮回答:“这是我写的,请多多指正。”

&ep;&ep;蒋燕此时多看了陈峰几眼,微笑着说:“既然是‘心平和’写的,那就不需要仔细看,肯定是写的不错。我看过以这个笔名在我们《江口晚报》上发表的一些散文,行云流水、妙笔生花。”

&ep;&ep;李副处长听了,原本紧绷的脸开始放松下来。她最怕的是陈峰这篇文章写的不好,出她的洋相。

&ep;&ep;陈峰听了,也把原来悬着的心,放下来。

&ep;&ep;胡副总编辑听了,有些惊讶:“小陈,很不错啊,能得到我们蒋编辑的夸奖,很不容易。”

&ep;&ep;陈峰挠挠头,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我是汉语言专业毕业。平时喜欢写点东西。以后还请二位编辑老师多多指教。”

&ep;&ep;他的客气、才气,给二位编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ep;&ep;蒋燕对于陈峰文笔的认可,使合作开展征文活动顺利了不少。

&ep;&ep;从报社告辞出来,李副处长也很开心,有这么能干的下属,以后可以让自己省心不少。于是客气地对陈峰说道:“陈峰,这件事情谈的很顺利。你辛苦了。早点下班吧。”

&ep;&ep;陈峰当然要表示是在李处长的指导下,事情才会这样顺利谈成。许多领导对下属的拍马屁,往往很受用。

&ep;&ep;过了几天,江口市的教师节表彰大会如期召开。

&ep;&ep;市教育局局长请来了市长。

&ep;&ep;市长的到来,分管教育的副市长肯定要一起来,另外市人大、市政协负责教育事务的领导也往往会来出席这样的表彰会。

&ep;&ep;市教育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