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之称)

&ep;&ep;(8)马良(字季常,马氏五常,白眉最良)

&ep;&ep;(9)孙乾(字公祐,刘备早期谋士之一,口才是刘备手下中最好)

&ep;&ep;(10)糜竺(字子仲,三国时期蜀汉官吏,与孙乾、简雍同为蜀汉最高待遇的老臣子。)

&ep;&ep;猛将

&ep;&ep;(1)关羽(字云长,出身低微,因杀人逃跑而偶然结交刘备张飞。智勇双全,万军之中斩袁绍颜良文丑,拖刀计斩庞德,果断出击曹魏,屯河聚水破襄阳,威震中华,吓得曹操有迁都之议。重情义,千里走单骑,但是性情高傲。“刮骨疗毒”,后人称之称之“武圣”。若无孙吴短视后方出击,怎得后来蜀汉再无能力伐魏,而又孙吴苟安等死?惜周瑜不在,让一群短视书生谋天下。)

&ep;&ep;(2)马超(字孟起,东汉末年群雄之一,汉伏波将军马援的后人,起初在其父马腾帐下为将,先后参与破苏氏坞、与韩遂相攻击、破郭援等战役。曹操曾惧言:”马儿不死,吾无葬地也。“)

&ep;&ep;(3)张飞(字翼德,出身地方豪强,按照血缘来看应是一名帅哥,雄壮威武,颇有胆识,被称为“万人敌”。)“潼关战败望风逃,孟德怆惶脱锦袍。剑割髭髯应丧胆,马超声价盖天高。”)

&ep;&ep;(4)赵云(字子龙,身长八尺,姿颜雄伟。长坂之战中一人斩杀曹兵1000余人,其中名将斩杀50余人,独战张颌、徐晃,杀得二人心惊胆战落荒而走,被刘备誉为“一身都是胆”。治军严谨,未曾败仗,常胜将军。)

&ep;&ep;(5)黄忠(字汉升,有“百步穿杨”之弓法,能开二石之弓,箭术三国独一无二。黄忠与严颜、廖化共称为蜀汉三老将,智勇双全,常常独当一面,与战国时期赵国大将廉颇齐名。老当益壮,定军山一役斩夏侯渊。性情孤傲、重情。)

&ep;&ep;(6)魏延(字文长,镇守汉中稳定中期蜀汉形势。魏延随诸葛亮出征北伐,进献“子午谷奇谋”:让诸葛亮分拨自己一万军队出子午谷,夺取雍州长安和潼关,诸葛亮自祁山攻雍州,然后异道会于潼关,犹如韩信当年的故事。然而,诸葛亮认为此计过于凶险,并且难以成功,故弃而不用。。魏延认为诸葛亮过分谨慎,叹息悔恨自己的才能没有完全发挥出来。

&ep;&ep;有人认为:魏延的计划虽然冒险,但成功的可能极大,因为他对当时敌我形势及当地特殊地形的判断都是非常准确的。考虑到后来蜀汉灭于魏国之手,乃是由于魏国大将邓艾采取了相似的奇险战略,诸葛亮对魏延提议的否决,便只能让我们深感遗憾了。)

&ep;&ep;(7)陈到(字叔至,被雪藏的猛将,率700白耳兵力敌朱恒、朱然近万吴兵,勇猛不下赵云。后受为永安都督,警备孙吴。)

&ep;&ep;(8)马岱(字伯瞻,为诸葛亮器重,曾受命斩杀猛将魏延。)

&ep;&ep;(9)关兴(字安国,蜀龙骧将军。关羽次子,少有英名,屡立战功,因病早逝。)

&ep;&ep;(10)姜维(字伯约,姜维字伯约,号幼麒,天水冀(今甘肃甘谷县六峰乡)人,蜀汉大将军,第四代执政大臣。诸葛亮北伐事业的继承者。蜀汉后期重要将领。多次北伐,进一步削弱曹魏在雍州、凉州、及西域的统治及军力。)

&ep;&ep;编辑本段吴

&ep;&ep;文官

&ep;&ep;(1)周瑜(字公瑾,字公瑾,汉末名将,庐江舒县(今安徽省庐江县西南)人。洛阳令周异之子,长壮有姿貌、精音律,江东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周瑜少与孙策交好,21岁起随孙策奔赴战场平定江东,后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任,周瑜将兵赴丧,以中护军的身份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建安十三年(208年),周瑜率江东孙氏集团军队与刘备军队联合,赤壁之战大败曹军,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建安十四年领南郡太守。建安十五年病逝,年仅36岁。正史上周瑜“性度恢廓”“实奇才也”,范成大誉之为“江左风流美丈夫”。)

&ep;&ep;(2)张昭(字子布,三国时期的治世之才,善丹青,被孙策,孙权依重)

&ep;&ep;(3)陆逊(字伯言,三国时期东吴名将,历任吴国大都督、上大将军、丞相。章武二年(222年),陆逊在夷陵击败刘备所率蜀汉军,一战成名。晚年因卷入立嗣之争、力保太子孙和而累受孙权责罚,忧愤而死)

&ep;&ep;(4)鲁肃(字子敬,字子敬,汉族,临淮东城(今安徽定远)人,中国东汉末年杰出战略家、外交家。他曾为孙权提出鼎足江东的战略规划,因此得到孙权的赏识,于周瑜死后代替周瑜领兵,守陆口。此后鲁肃为索取荆州而邀荆州守将关羽相见,然而却无功而返。建安二十二年(217),鲁肃去世,终年46岁,孙权亲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