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ep;“春春,后天娘要去赶集,这次你也一起去吧。”周淑娟说完才想起来徐春春每天要去管区接线,“对了,你得上班,去不了。”

&ep;&ep;徐春春从来没有去过村里的这种集,小时候在孤儿院,就算院长领着小孩子出去玩也只会去游乐园,长大以后就忙的团团转,更没时间去了。

&ep;&ep;赶集,除了一般的钱货交易,在农村,更多的是以物易物。

&ep;&ep;家有高粱想要谷子,那就带着高粱去集上,卖了高粱买谷子,要知道村里大多是挣工分换粮食的,粮食吃不了才会卖了换钱,所以一般手里有钱的很少。

&ep;&ep;周淑娟去集上,大多数时候都是买粮食,家里的鸡蛋不能动,留着给大家补身子,偶尔蛋下的多了才会拿去卖掉。

&ep;&ep;“怎么办,我也想去。”

&ep;&ep;徐春春撅着嘴,揪起雪球的耳朵,一边揉来揉去,一边长长地了一口气。有钱拿的同时要受工作性质的局限,很现实的问题。

&ep;&ep;裴图南看着徐春春折腾完雪球,她躺在炕上又翻来覆去地换了无数个姿势不睡,甚至还坐起来对着黑暗发呆。

&ep;&ep;他不禁摇头,徐春春像个小孩子,心心念念着去赶集,听了几次徐春春念叨的“睡不着睡不着”之后,他开口了。

&ep;&ep;“与其自己发愁,不如去跟王主任商量。”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没有休息日,偶尔请一天假的话,相信领导是没有意见的。

&ep;&ep;听了裴图南出的主意,徐春春觉得可以一试,她心情突然好起来了,睡意袭来,刚刚怎么也不困的她,比裴图南还要早睡着。

&ep;&ep;……

&ep;&ep;在脑海中演练了好几次,徐春春向来视察工作的王立富提出自己想请假,说完后她忐忑地等待着。

&ep;&ep;王立富听完后接着看向一旁的林丽,“小丽,那明天上午就辛苦你了,下次你请假让春春替你。”他又补充道,“咱们这就两个人,电话不能没人听,所以你们有事商量着来。”

&ep;&ep;当着王立富的面,“老好人”林丽拍着胸脯保证,自己一定可以当好明天上午的班。

&ep;&ep;“小徐,你放心吧,有姐在,你下午也不用来。”她的潜台词是自己可以做了徐春春的活儿,徐春春这辈子也不用来。

&ep;&ep;徐春春一脸感激,“丽姐,那可不行,你年纪大,一个人值班容易累着的。”

&ep;&ep;不知道是真没看出来两个人之间的波涛汹涌,还是不想参与进去,王立富拍拍手,让徐春春和林丽继续工作,自己离开了。

&ep;&ep;……

&ep;&ep;天还没亮,徐春春就在周淑娟的催促声中挤上了驴车,这车是隔壁村的,不白坐,来回需要给几斤粮食当车费。

&ep;&ep;说挤真的一点都不过分,健壮的一头黑驴,身后拉的排车上坐满了来自周围几个村的老太太,大姑娘和小媳妇。

&ep;&ep;从黑石岗村到有大点集市的杨家埠村,需要半个多小时,去赶集骑自行车不方便,不光怕在里边走不动,最怕的是东西没卖多少,车停路边被人偷了。

&ep;&ep;十天一次大集,从村前的大路一直到村后,整个杨家埠村都是摆摊子卖东西的村民。

&ep;&ep;来的早了去村里专门搭出来的台子那卖,位置好也宽敞,来的晚了就顺着路排,铺个袋子摆上自己的东西,要么坐地上要么蹲在一户人家门口,等着人来问价。

&ep;&ep;集上卖的是自家带来的,要比供销社里卖的便宜。

&ep;&ep;玉米,高粱,大豆,花生,秋天地里收获的庄稼,都能在这里找到。徐春春挎着提篮,紧紧跟在周淑娟身后。

&ep;&ep;天冷但是人也多,你一句我一句,徐春春置身在人群里,觉得吵得耳朵嗡嗡的,走了一会儿身上就热乎乎的了。

&ep;&ep;周淑娟走在前边,熟门熟路的找到了卖辣酱的,来的多了,有的摊子就会在固定的地方占位。

&ep;&ep;辣酱一毛钱装一大罐子,能吃好久,周淑娟有时候懒得自己做,就来集上买,而且集上的有独家秘方,比自家做的好吃。

&ep;&ep;大白菜胡萝卜也有卖的,从地里拔来还带着土,还有人卖自家养的兔子,羊,总之五花八门,自家用不到的全都拿来卖掉。

&ep;&ep;徐春春忽然闻到了一阵香味,香的让人想咽口水,“娘,什么味道,这么香。”

&ep;&ep;周淑娟正在挑豆子,她没回头,“闺女呦,还能是什么,油条。”

&ep;&ep;原来集上就有炸油条的啊,徐春春心动了,她仿佛已经尝到了油条的味道,她向前继续走,终于看到了油条摊子。

&ep;&ep;挨着石台子的空地上架起了一口大铁锅,卖油条的小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