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虽然是个偏安政权,但毕竟建国一百五十多年,临安城里堆放的符印、图册、礼器、钱粮等数不胜数,加上临安上百年来未经历过战火,所藏财富可谓富可敌国,元军二月初五开进临安城,前后忙活了接近一个月,一直到三月初二才将临安所有重要器物陆续运完,部运往北方大都。

值钱货收拾完了,下一步就是宗室北上了,靖康之变时候宗室们跟着徽钦二帝北狩了一回,这次也都不陌生,由于担心到了北国之后的际遇,谢太皇太后临行前派人找到伯颜,希望可以见一面方便日后承蒙照顾,可惜被伯颜拒绝,只是承诺道可以免牵羊礼。

当年徽钦二帝北上到了金国上京府所受的屈辱南宋宗室们都知道,如今既然临安城没有抵抗直接投降,蒙古人也遵守承诺不屠城不劫掠,保留宗室尊严,第二天体宗室北上,谢太皇太后由于年近七旬身体多病实在无力远行,伯颜格外开恩留居临安,其他包括恭帝和太后等宗室部随元军北上。

理论上说,从德佑二年三月恭帝离开临安起,宋朝已经算是正式亡国了,可就在二月初元军入城前夕,度宗另外两个儿子、益王赵昰和广王赵昺在驸马都尉杨镇、国舅杨亮节护送下出城逃往婺州,为南宋保留了最后一丝希望。

两位重要亲王出逃,伯颜却不知道,由于从临安城带出来的财物宗室实在太多了,根本顾不过来,他的当务之急是把宋朝的正统皇帝恭帝赶紧押回大都交差。

江南之地是南宋根基所在,多待一天都是夜长梦多,只有早日回到大都才安,伯颜想尽早回,但临安到大都几千里路何其遥远,一路上很难顾及周,尤其是通过长江天险时,舟车转运,最容易引发混乱。

趁着混乱,文天祥的机会来了。当时南宋宗室和百官都是从镇江京口渡口北上过江,文天祥因为被扣押的早北上的也早,二月中旬便来到了镇江,但当时要过江的财物人员实在太多,等了十多天也没等到文天祥过江,于是文天祥趁着元军守备松懈,在二月底某晚趁着夜色偷了一艘小船自行过江去了。

镇江对岸是南宋的淮东战区,因为没接到投降檄文,当时大部分还效忠南宋,文天祥在江上一路艰险来到了江北的真州,准备以真州为根据地,联合所有淮东州县反攻江南。

文天祥的战略看似有道理,可元朝人也不是傻子,发现文天祥逃走之后料到他会投奔淮东,便立即放出风来,说文天祥是元军故意放走的,为的就是引诱宋军放松警惕,元军趁机一举攻占淮东各州县。

南宋朝廷都亡了,淮东那些个州县迟早都是囊中之物,只是这南宋的忠贞宰相能量实在太大,不敢进抓住以后人心还会向着他。真州守将苗再成不知是计,以为文天祥真的是元朝奸细,没等元军来打便将文天祥逐出城去。

真州待不住了,文天祥只好继续逃亡来到了通州,通州守将杨师亮也曾接到过文天祥是奸细的谍报,可后来又得到谍报说镇江府正在大肆抓捕文天祥,还派人到江北四处寻人。既然早前说是奸细,为何后来又要抓人?杨师亮料定这是元军的反间计,毅然开城将文天祥迎进城中好生招待,文天祥终于得到机会休整一番。

文天祥暂时躲过了危险,但元军没有停下来,淮东地区还有南宋一处重镇需要讨伐,那就是江北的扬州。德佑二年二月,在得到朝廷投降的诏书之后,两淮制置使李庭芝拒绝了元军的劝降,坚持要抵抗到底。

困守孤城的滋味是不好受的,李庭芝虽然是两淮最高军事长官,但当时两淮各地已经陆续接到了传檄,很多州县都投降了,李庭芝的扬州城没了朝廷的后勤补给,又要抵抗元军围困,日子过得相当艰苦。从德佑元年阿术围城开始城中物资越来越短缺,不少人难忍饥饿偷偷逃出城去,有的人死在逃亡路上,后面的人路过就吃尸体充饥。

国家亡了,自己的扬州城也像一座人间地狱,但李庭芝就是不投降,德佑二年三月太后和恭帝到达瓜洲渡口,在伯颜的要求下下诏给李庭芝要求其立即开城投降,接着又派使者带着诏书去了扬州城下宣读诏书,没想到李庭芝是真的刚,自己皇帝的诏书听都不听,当时就下令城墙上弓箭手射箭将使者射死,坚决不降。

李庭芝不仅不投降,还有心重振大宋,使者被射死之后立即派部将姜才趁着夜里去劫营,试图把太后和恭帝救回来,只可惜元军早有防备,姜才一番苦战才发现太后和恭帝早已被送走,只好退回城去。

李庭芝在扬州苦苦支撑,但当时淮西方面的夏贵已经降了,为了瓦解扬州守军意志,阿术把淮西宋军拉到扬州城下劝降。两淮宋军彼此相熟,扬州守军看到友军都降了,不禁士气低落,但李庭芝再次号召城抵抗到底,甚至当众在城头烧掉了元军送来的劝降诏书,坚决不降。

不投降是要付出代价的,到了四月,扬州城里的军粮部吃完,无奈之下李庭芝下令搜刮百姓存粮,百姓本就没多少粮食,残酷搜刮之下很快就没了,李庭芝又下令搜刮官员,官员很快也搜刮完了士兵们只好开始煮弓弦、甲胄,吃完之后又开始吃人,老弱病残先杀了吃,接着吃孩子,很多士兵饿极了把儿子杀了吃掉,只为了能活下去。

唐朝安史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