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浮于事之辈。

&ep;&ep;年初之时,年满二十的太子正式参与朝政。他将矛头直接对准流行在朝野上下的清谈之风。

&ep;&ep;要求官员务实弃虚,专心做事,莫要满脑子都是名家典籍,忘了当官应该做什么。

&ep;&ep;最开始,朝野上下看似顺从,然而抱怨不断。认为太子年少轻狂,初出茅庐,就如此肆意妄为,不是明君之像。

&ep;&ep;正元帝将太子训斥了一番后,太子也不再公开表明自己对清谈之风的厌恶,开始参与进各种清谈的宴会。

&ep;&ep;各部官员这才满意,清谈之风继续盛行。

&ep;&ep;然而所有人都没有想到,太子对清谈之风的态度并没有改变。

&ep;&ep;正元十四年开始,东山书院的考试题目发生巨大改变。从考核名家典籍,变为考核处理各种实务的策略。推动这种变化的人正是正元帝和太子这对父子。

&ep;&ep;随着一批批务实型优秀学子进入,朝野风气为之一清,清谈之风大减,政治清明。

&ep;&ep;然而这一切只持续到正元二十二年,太子突然病亡。正元帝因为爱子早亡,身体开始每况愈下,无力理政,和太子同胞的九皇子上位掌控朝局。

&ep;&ep;九皇子为了争取权贵大臣的支持,将太子的政令废除,一切又恢复成正元十四年之前的模样。

&ep;&ep;值得一提的是,九皇子妃正是董南雅。

&ep;&ep;如今董章庭对西平伯府这帮人虚以委蛇,正是为了在董南雅成事之前,尽量加强自身实力,不让自己再次被他们控制。

&ep;&ep;“章庭哥哥,你在吗?”一道女声从屋外响起。

&ep;&ep;这略显肉麻的称呼,让董章庭瞬间从杂乱的思绪中清醒过来。

&ep;&ep;等董南雅推开房门的时候,就看到一张温和又带着几分惊喜的面容坐在书案后,朝她看了过来。

&ep;&ep;董章庭问道:“南雅小姐,有什么事吗?”

&ep;&ep;“章庭哥哥,我都说了。我们可是亲兄妹,直接叫我南雅好了。”董南雅娇嗔道。

&ep;&ep;董章庭面色有些犹豫,张嘴想要说什么,但是看着董南雅带着鼓励的笑容,最后还是开口说道:“南雅。”

&ep;&ep;董南雅眉眼满是笑意,如同收到满意礼物的孩子。

&ep;&ep;她打量起屋内陈设,视线在那些崭新的书籍稍作停留,语气状似无意的说道:“听说章庭哥哥做的文章,东山书院的顾大家都喜欢。为此,还邀请你参加考试,真厉害呀。”

&ep;&ep;董章庭面色有些泛红,似乎因为这直白的夸赞有些害羞。

&ep;&ep;董南雅继续说道:“章庭哥哥不经常参加府内夫子的课,对各种名篇却依旧有自己的见解,实在是让人惊奇。”

&ep;&ep;董章庭看向面上满是天真又憧憬的董南雅,还真是图穷匕见啊。

&ep;&ep;作者有话说:

&ep;&ep;为什么男女主可以直接在街上相遇,请吃饭,没有带女仆(因为这是我流架空—。—。我要给女孩子古代有限程度上的自由)

&ep;&ep;第九章

&ep;&ep;董南雅得知东山书院邀请董章庭参加考试的原因后,心里一直有些奇怪。

&ep;&ep;在她的记忆里,董天赐年满三岁后西平伯请了一位夫子给他启蒙和后期教育,五岁的董章庭名为同窗实则伴读跟随学习。

&ep;&ep;夫子颇为偏心董天赐,对董章庭动辄斥骂罚站。然而西平伯夫妻对此视若无睹,认为是董章庭不懂事才让夫子如此严厉。

&ep;&ep;要不然为何会他们的爱子董天赐一直在夸夫子性格温和,对他的教导更是循循善诱。

&ep;&ep;如此恶性循环之下,董天赐表现越来越好,董章庭更加沉默寡言。两人表现出来的学识水平更加天差地别。

&ep;&ep;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到董天赐八岁,之前的夫子辞别回乡,西平伯给他专门请了一个长于书画的夫子继续教导读书。

&ep;&ep;西平伯夫人进言道:“目前两个孩子学识水平差别太大,不适合继续在一起读书。”

&ep;&ep;最后董天赐跟随新夫子深入学习,董章庭被勒令自己在府中自学。

&ep;&ep;按照常理来说,董章庭的学识水平应该越来越差才对,然而董章庭却凭借一篇文章打动东山书院的夫子。

&ep;&ep;这太奇怪了,董南雅认为自己一定要弄清楚原因。

&ep;&ep;董章庭神色平淡,只是声音有些怅然:“当年夫子说我天赋低劣,不堪造就。我这些年便一直将先生当年教导的知识反复温习,在心情烦闷的时候便去市井中游历,算得上有些收获。”

&ep;&ep;他看向书房角落,那里堆放着三四堆书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