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梓潼城中的人们为命运而乞求上苍时,远在并州境内的坪乡李家庄中,也有一群人在谈及与命运沾点光的话题。

“老刘家真是好运气,年初他家才得了一个大胖小子,昨夜家中的母猪又生了八个猪仔,这要是养到年底,他家的肉也就不愁吃了。”

河滩演武场,一名坐在地上休息的壮汉正对身边几人发着感叹。

“大河队长,看你这话说的,好像人家二愣的婆姨是母猪似的,你是不是眼馋人家婆姨呀?”

另一名壮汉打趣地问,引得身边几人哄堂大笑。

名叫陈大河的男子刚要分辨,却见李峻走了过来,赶忙站起身,恭敬地说道:“庄主,二小队正在休息,庄主有何吩咐?”

其他几人也赶忙站直了身子,恭敬地望向李峻。

陈大河是一庄户的儿子,租种着李家的田地。

以往,陈大河只是与父母一起在田中耕作。自从加入训练后,二十几岁的他凭借身强体壮以及刻苦地习练,渐渐取得大家的认可,被提升为了小队长。

“刚才听你们说什么母猪,婆姨的,怎么回事?”李峻冲着大家一摆手,示意大家都坐下。

“庄主,我们是说刘二楞的婆姨生了个大胖小子,他们家的母猪生了八个猪仔,都说老刘家命好。”

“哦,那真是不错,值得恭喜。”李峻笑着点了点头,也坐在了草地上。

“是呀,庄主,他家今年可真是喜事连连。”

“要怎么说老刘家命好呢!”

“可不是嘛!他家本是逃荒过来的。是老夫人善心,不光租地给他家,还让二楞的婆姨在庄中的织坊做工,每月也是得了不少工钱,他家算是缓过来了。”

大家七嘴八舌地说着,都替那个刘二楞家高兴。

李峻点头听着,笑着说:“我看这算是命好,也不是靠什么命。”

“这还不算命好?”一人略有不解地问。

李峻笑着问道:“刘二楞是个干农活的好把式,人又肯吃苦,所以人家的地收成就好,对不对?”

见大家没有异议地点头,李峻笑了笑,继续道:“那二楞媳妇胖是胖了些,但人家心灵手巧,也该拿那些工钱,这也没错吧?”

“庄主说的是,二楞的婆姨的确是手巧的很。”一人随声附和地说着。

“所以说呀,如果一心地靠命凭运,还真不如踏踏实实地做事情。只有先做了,再任由命运的选择。如果不做,再好的命也没用,你们说呢?”

见几个人都点头赞同,李峻笑着站起身,拍了拍身上的草屑。

“我到河滩马场那看看,你们练着吧。”

自从李峻病愈后,老夫人李云氏就让儿子慢慢接手了庄中的事务。

这样做,固然是李云氏觉得自己已经老了,对于如此大的家业,多少有些力不从心。

另一个重要原因,则是出于做母亲的私心,她想就此断了儿子军伍的念头。

李云氏也看过京都洛阳来的信,她不希望李峻到那里去,就是不愿看到当年的惨剧再现。

让李峻管理庄子里的事务,就会收住他的心。收住了心,人也自然会留在家中,无论如何家都是最安的。

儿子能平平安安的,是身为母亲的李云氏今生最大的心愿。

对于李云氏的心思,李峻看得出来。

虽然这个儿子已换做了他人,李峻也不愿辜负老人的爱子之心。

在这个陌生的世界里,能有个疼爱自己的人,是一件值得欣慰的事。

接手家中生意的同时,李峻逐步开始了自己的计划。

“枪杆子里出政权。”

这句话是后世之言,李峻觉得放到眼下也依然适用。

政权,李峻没有想那么远。

不过在这个乱世中,枪杆子里能活命倒也是真的。

在这个世界,武力便是枪杆子,善战的兵员就是那持枪的人。

寻常人家想要组建军队极不现实,人员与财力就是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但家丁护院是大户人家中常见的,李家庄也是如此。

李峻想要把家中的这些人系统地训练起来,让他们不再是简单的家丁护院。

至于能成为怎样的兵员,他不能确定,但他希望能将这些人训练成自己所想的那样。

毕竟在自己的那个时代,军事训练是他常做的事情。

对于本朝的兵制,李峻了解不多,也懒得去学习。庄子里的家丁护院总计也不过百余人,没有必要搞得那么复杂。

因此,他便将这些人简单地以十人为一小队,十小队为一支队的做法分组训练。

训练的内容主要以自己曾经的军事化管理,战术基础理论与战术配合,以及个人体能训练为主。

同时,李峻又结合当今两军对战的特点,做了具体地分析与操练。

起初,家丁与护院并不能理解李峻的话,也无法准确地达到李峻所要求的训练进度。

但慢慢地,在潜移默化中有些人领悟了一些,达到了训练进度,这些人也就成为了各小队的头领,称之为队长。

随着训练的持续,庄内庄外的更多人选择了加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