玲024)果然后辈有新意,感慨少年不一般

五号邓阑珊的论点是:孝是华夏民族千古传承下来的美德,仁爱善良的根基,毋庸置疑。对比西方的老年落寞,我们的老人晚年更幸福,这是值得我们庆幸的事情。

当然,万事离不开因果。因我们的父母,会付出一生的爱心和精力去力扶持子女成人,自然也希望得到子女同等的回报,这也是人之常情。黄发垂髫含饴弄孙,儿女绕膝几世同堂,这样的愿景本也无可厚非。

而西方的道德观里,家庭观念相对淡漠,父母有自己的独立生活,尤其在孩子长大以后,他们并非身心地付出给后代,而是各有各的事业和成就,相对独立,界限分明。也就是说,大人们没有为了孩子的前途,而被迫放弃,甚至牺牲掉自己的生活和事业,而成为高高在上,又可怜兮兮的施恩者。你们自立了,我们的责任就已完成,应保持适当的距离感,各存空间,彼此独立,相互尊重,不分上下,没有尊卑。

于是,子女也不会因此承受长辈的巨大恩惠压力,承担过多的愧疚心理,甚至是负罪感,才会轻松地去体会来自父母的关爱。孩子们自己的生活与成长,都离不开父母的建议和指导,但不会过分依赖于父母的经验,甚至去拼爹拼妈比家世,更愿意依仗自己,以自身能力为荣。这样的成长过程会更加自然流畅,虽说貌似是缺少了亲情和温暖,但是生活也独立自由得多,性格上反倒更真实和丰满,没有那么多在孝顺与自主上抉择,也就减少了自身的压抑和纠结。

用东方的观念看待西方的教育,就是:母不够慈子不孝,老来凄惨没人管,一切皆活该。家庭观念太淡漠,亲情生冷如寿司,更谈不上善良了。付出了多少就得到多少,那是一定的。

其实,这原本就是不同文化背景的结果,很难说,哪一种教育理念更先进,或者更优越。曲直长短,无问东西。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没有个几十年、上百年,甚至数千年的历史作为印证,谁敢说优劣好坏?

没有谁对谁错的争论,只有如何选择的问题。如果我们将来身为父母,该如何去抉择呢?

六号陌雪儿的论点是:母慈子孝,知恩回报,原本是天经地义的事,但造成纠结的局面,也是有渊源的。父母对子女养育的辛苦,源于天性职责,是自愿的付出行为,身为年幼子女,根本无法选择。而付出的一方,也并非就应该因此失去自己的独立空间,和自己的娱乐生活,除非你自己主动放弃。而作为接纳一方的孩子,还没有能力强迫你取舍,完是被动接受的。因此,他们没有承担你们这些的损失的义务。

然而现实是,孩子们经常被迫要求,去承担那些责任。

作为精神和心理上的弥补,父母会要求子女完顺从和依附,判断标准就是:是否听话、懂事、孝顺。以牺牲对方的独立人格和独立思考的方式来补偿自己养育过程中的牺牲和损失,这个现象就值得深入探讨了。

很多父母付出爱的时候不考虑对方是否承担得起,给了就得接受。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背负巨大人伦责任和心理压力的孩子,如果不愿沉默顺从,往往就会走向另一个极端:反叛。

其实,叛逆的性格人人都会有,但最终到底会不会爆发出来,还要看压的石头有多重。

这大约就是家长们口中的逆子,也是我们的家庭中常常会出现青春期遇到更年期的原因。

其实,所谓的叛逆,无非就是孩子长大了,开始独立思考了,具备了自己的主见和想法,由于环境和教育的差异,往往会与家长的想法不大一致。于是,有些家长就不理解不淡定了,便站在道德的高处,用孝顺和恩情的大石头,来限制不同的思维模式,打压异见,强求一致。

孩子自然很冤枉,要么是屈从,变成温顺听话的妈宝儿,要么就反抗,变成不孝的逆子,或者是浪子,于是也就被判定为白眼儿狼不懂事,不够谦恭善良了。

其实,那些强势的父母在不淡定的时候,不妨也想想自己年轻的时候是个什么样子来着?是不是也想逃离长辈的大石头,有自己的想法和选择,哪怕会因此吃亏上当头破血流一回呢。被窝里偷看禁书,装病翘课去看电影,给仰慕的同学递小纸条表白,都是在尝试:不听话。然而,这并不影响你们现在成为一个三观端正、事业有成的谦谦君子,或业界女强人啊。

慈母多败儿的结论不是偶然的,证明:并非每个完的付出都能百分百收到对等的回报。也不一定是孩子不想回报,不懂感恩,只是远远不够。而长辈们所认为的无私奉献和付出,施加在孩子身上,很可能就变成了无形的压力、愧疚、亏欠、负债,甚至是桎梏、是罪恶感,会让他们有种被强加的无辜和委屈。为了不受道德上的谴责,只好放弃自己,或者充当叛逆。

母慈子孝是很美好的亲情,但也应该有度,有分寸,有界限感,而不是你我不分才叫爱,牺牲自己方为孝。

如果长辈不能接受孩子的:独立思维,独立人格,能独立选择自己的三观、爱好、前途,甚至姓取向,那么这样的关爱和付出,是不是一种变相的控制与霸道?怎么赢得真正的孝敬?还指望如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