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星回道,“世家子弟,家中藏书丰厚,又有长辈手把手教导,想要学习自然很容易。那些寒门士子,却没有这样的条件。之前戴晔在紫宸殿褒贬寒门子弟,不就说过他们出身乡野、粗鄙不堪么?”

&ep;&ep;“我听人说,如今也有大儒在山中结庐而居,效仿先贤,收几个亲传弟子跟在身边教导,许多寒门士子不远千里前往求学。若是能在京城附近开办一所书院,遍邀名师,广收学子,想来不久之后,天下士子便会云集于此,何愁无人可用?”

&ep;&ep;韩青今日被她震撼的次数已经够多了,但此刻,他依旧难以掩饰自己心头的震动。

&ep;&ep;他知道贺星回或许已经做了很多的准备,可是从她回京到现在,这才过去了多长时间?朝堂上又有那么多的事情要忙,那么多的奏折要批,怎么想,都觉得她私底下能做的太有限了。

&ep;&ep;却不想已经有了这样一座书院。

&ep;&ep;她的科举改革,并不是空中楼阁,也不是心血来潮,更不是沽名钓誉,而是已经做好了万全的准备。

&ep;&ep;让朝中那些老顽固们知道,一定会吓一跳吧?

&ep;&ep;任何一个读书人,来到这个地方,都不可能会不感到激动。哪怕韩青早已过了需要求学的年纪,哪怕他身为世家子弟根本不需要到书院里求学,但他可以想象到,从现在起,那种在家里由父母长辈教导,或者索性延请名师的做法,已经过时了!

&ep;&ep;因为书院里有的不仅是名师和书籍,更重要的是同学。

&ep;&ep;想想看,几十上百个年轻人聚集在一起,每天都有新鲜事、新思想、新理念,每个人都能各抒己见、激烈碰撞,取他人之所长,补自身之所短,那场面该是何等的澎湃!

&ep;&ep;韩青抬手摸了摸旁边的柱子,忍不住问贺星回,“这里如今收了多少士子?”

&ep;&ep;“七十二人。”贺星回道。

&ep;&ep;“是个好兆头。先圣身边,也是七十二贤士。”韩青心里已经在琢磨着把自家还在读书的子弟送过来了,又问,“那收人可有标准?”

&ep;&ep;“目前应该没有。”贺星回说,“能够收到消息赶来的,都是基础不错,在年轻士子之中颇有名声的,自然来者不拒。之后人多了,或许会有所限制。”

&ep;&ep;“世家子弟也收吗?”韩青直接问。

&ep;&ep;贺星回回头看了他一眼,笑了,“当然。令公若是舍得,也可以将家中子弟送来。”

&ep;&ep;韩青这才收敛起心底的激动,低声道,“这个消息传出去,非得惊掉一堆人的下颌不可。但殿下也要做好准备,您这是在掘世家的根基呀!”

&ep;&ep;世家之所以能数百年屹立不倒,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对知识的垄断。

&ep;&ep;虽然到了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寒门士子寻访名师,学有所成,但世家的优势一时半会儿无法被超越。就说韩家,家里藏着不少外面根本没有的孤本珍本,有些还是大儒做过注解的。就是交好的世家,有时候也会让子弟过来借阅。寒门士子,恐怕终其一生都碰不到这样一本书。

&ep;&ep;但书院既然建起来了,自然要广泛搜集天下书籍。而且每延请一位名师,也等于带来了他的思想和理念,只要人数够多,也能在某种程度上弥补藏书的不足。更有甚者,书院还可以牵头编撰更多的书籍。

&ep;&ep;说是在掘世家的根基,毫不夸张。

&ep;&ep;韩青很紧张,但贺星回听到这句话,却是眉一扬,笑道,“那又如何?”

&ep;&ep;她会从世家手中夺取权力,世家也会暗地里谋算她,这已经是彼此心知肚明的事了,既然如此,也不在乎多加一桩。

&ep;&ep;第037章瞿英

&ep;&ep;自从书院建起来之后,庾兰泽就给自己认识的朋友们都写了信,让他们推荐学生过来。这个时代的士子们,出门游学往往一去就是几年,年节也不会回家。所以尽管最近正是新年,但从远处赶来求学的士子,还是每天都有好几拨。

&ep;&ep;所以贺星回在门房那里说自己来拜访庾先生,对方就直接让他们进来了。

&ep;&ep;——能找到这里来的,谁不是为了拜访庾先生?

&ep;&ep;两人一路畅通无阻,一直走到山长所在的院落。中间碰到的学子们都会好奇地看他们一眼,但眼神很友善,像是在猜测他们的身份,毕竟两人一个女子,一个老头,身后还跟着人,绝不会是新来的学子。

&ep;&ep;所以一见庾兰泽,贺星回第一句话就是向他道喜,“先生这里的氛围,真叫人喜欢。”

&ep;&ep;庾兰泽抬头看见她,吓了一跳,连忙起身迎上来,“殿下怎么来了?应该让人通传一声,我们也好接待。”

&ep;&ep;“我怕动静闹得太大,惊动了学子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